- 檢視5迷思
- 選擇安全有效的防曬乳,美麗一「夏」
夏日艷陽毫不留情地在臉頰、臂膀和背部留下吻痕,
一不注意便令人紅腫發癢,曬黑曬傷。
對抗紫外線侵襲,絕對少不了防曬乳,但它並不是「有搽有保庇」,
選錯防曬產品或使用失當,不但無法達到防護效果,更可能危害肌膚,
輕則爆發滿臉痘子,重則化學成分入侵,在體內累積毒素,負面影響難以估計。
檢視5迷思,選擇安全有效的防曬乳,美麗一「夏」
Q1.高係數=高風險、高負擔?
A:錯。係數高低不是那麼重要,關鍵在防曬乳中是否做到「防滲入」。
到了賣場,種類眾多的防曬乳總教人眼花撩亂,儘管各品牌新品不斷衝高防曬係數,
但總有醫生站出來呼籲,防曬係數愈高,皮膚承受愈重的負擔,是真的嗎?
修平技術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兼任講師張麗卿指出,
光看瓶身上的SPF/PA數值,無法辨別防曬乳對皮膚的影響,
「能不能做到有效『防滲入』,才是防曬品是否安全的關鍵,」她解釋。
防曬劑有物理和化學兩類,純物理防曬由於粉粒大,使用後大多卡在毛孔,無滲入風險,
即使滲入也不會被身體吸收,但化學性防曬就必須考量防滲入問題。
化學防曬劑的成分多是化學合成酯或環境荷爾蒙,可能引發過敏性蕁麻疹或皮膚病變,
甚至有致癌風險,因此業者必須利用防滲入的配方概念,
以無法進入皮膚的大分子或創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,將化學防曬劑阻絕在皮膚表層,
避免被身體吸收,張麗卿進一步說明。
可惜的是,她大量瀏覽市售防曬產品後發現,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在內,
竟有八成廠商不重視防滲入的重要性,
因此消費者日常使用防曬產品時,毒素或許已悄悄在體內累積。
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也肯定防滲入的價值,
但他憂心,各國對於防滲入還沒有認證機制,因此消費者就算重視安全,也無從辨識。
對此,張麗卿老師建議從幾個方向測試產品,保障自身安全:
1. 先了解手中的防曬乳是物理性、化學性,或是兩者混合,
化學防曬劑比例愈高,防滲入的有效性愈重要。
2. 在臉上試搽一點防曬乳,若感覺刺痛,就代表成分滲入皮膚,
如果使用的是化學防曬劑,表示廠商沒考慮到防滲入安全問題,應直接從購買清單中刪除。
3.將防曬乳搽在手上,等待15分鐘,確定附著於皮膚後,用噴槍輕噴,如果呈現圓形水珠,
表示防曬乳已形成防護膜,能達到防滲入、抗汗作用;但如果噴水後呈白濁狀,甚至隨水流走,
表示無法防流失,化學成分也都滲進皮膚了,這種防曬乳最好少碰為妙。
留言列表